瀏覽歷史
很多貼吧論壇聚集了一大批的奢侈品鑒定師,無償有償的都有,然而他們口中傳出的奢侈品真假鑒定方式其實很多都是給了小白帶進了誤區!
這些說法不可信
講述人:中檢集團奢侈品鑒定中心總監張琛
作為國內奢侈品鑒定的“鼻祖”,張琛的名字算得上一塊“金字招牌”。作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奢侈品管理碩士課程的講師,曾經長期協助國家公檢法以及海關等機構對奢侈品箱包服飾類進行鑒定評估的張琛,如今已經加盟中檢集團奢侈品鑒定中心擔任總監,他在接受本記者采訪時就網購奢侈品的幾個誤區進行了剖析。
提供“購物小票”“專柜小票”
相比正品包袋來說,購物小票更容易被偽造。憑這個斷定是否正品,意義不大。
包袋上的編號在品牌官網上能查詢到
以LV為例,其包袋上本沒有所謂的“專屬編號”,只有表明產地、制造年份的生產編號,及表明包袋型號的代碼。在官網上肯定可以找到這些編號對應的記錄,因為一款型號的代碼可以給多個包袋使用。
專柜支持驗貨
奢侈品領域內的從業人員都清楚,沒有一家奢侈品品牌給專柜的銷售進行過“真偽鑒定培訓”,因此專柜銷售人員,即便是店長級別的員工也沒有技術能力去判斷商品真偽。
國內代工廠“原單”
很多網店、微店商家的口號是“出售的都是國內代工廠的‘原單’‘尾單’”。其實,各大品牌對奢侈品制作材料的供應是嚴格把控的,比如需要代工廠做100個包,就只給110件商品的材料,數量不會很多,更不會大批量的對外出貨。這些所謂從代工廠流出的貨品有很多是“拼裝貨”,即金屬配件+自配皮質。
走線不齊就是假貨
通過走線不齊、開膠、螺絲掉落等即判斷為假貨有些武斷。實際上每個奢侈品牌都有自己做工的優缺點,出現一些質量問題也在所難免。比如一款miumiu手提包,開合部分的按扣卻出現了'Prada'的按扣,作為業內人士就會比較清楚,由于MIUMIU和prada共享工廠,很可能導致了按扣混淆的情況,并不奇怪。
奢侈品專柜售假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商品入庫、出庫、銷售數據都會經過專柜系統,如果消費者是在專柜或奧特萊斯購買商品,原則上來說不太可能買到假貨。另外,“奢侈品專柜看人下菜碟”、“奢侈品有A貨、4A、5A級”等的說法完全是謠言。
用戶評論(共0條評論)
- 暫時還沒有任何用戶評論